2014年赴陸出差,中間夾了趟近6小時的京滬高鐵車程。一進北京高鐵站,繞了圈便看見有家「中信出版社」小書攤,喜出望外、立即跑進去挑書。
可惜那家書店甚小、藏書不豐、且多以經營管理類為主,不太符合我當時的心境。猶豫一陣,最後才挑了一本封了膠膜、不知內容,書名卻頗得我心的書─《你的孤獨、雖敗猶榮》,。
漫長的6小時,從傍晚到黑夜,偶爾凝望車窗外急馳而過的景致與田野,一低頭看見陽光灑入車內,照在桌上、書上、我的手機上,於是拍下照片,紀錄我當時的心境。
《你的孤獨、雖敗猶榮》書中作者敘述一篇又一篇過去的歲月,描繪所遇見的、特殊的人與事,「透過33個真實故事,講述33種形式各異、但又直抵內心的孤獨。」有感情的成功與失敗、有親情的關係與距離、有友情間的離合聚散、有生活或工作的磨練與痛苦。文筆不差、偶有共鳴。
摘錄《你的孤獨、雖敗猶榮》:
1. 也許你現在仍是一個人吃飯、一個人看電影、一個人睡覺,一個人乘地鐵。然而你卻能一個人吃飯、一個人看電影、一個人睡覺,一個人乘地鐵。很多人離開另外一個人,就沒有自己。而你卻一個人,度過了所有。你的孤獨,雖敗猶榮。
2. 你的臉上雲淡風輕,誰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緊。你走路帶着風,誰也不知道你膝蓋上仍有曾摔傷的淤青。你笑得沒心沒肺,沒人知道你哭起來只能無聲落淚。要讓人覺得毫不費力,只能背後極其努力。我們沒有改變不了的未來,只有不想改變的過去。
3. 願你比別人更不怕一個人獨處,願日後想起時你會被自己感動。
4.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常常從熟悉,到誤解,從分離到釋懷。釋懷似乎才是最終認識自己和理解別人的方式。當時想不明白的原因和憤怒轉身而去的情節,都會隨着成長而漸漸釋懷。
5. 有些承諾如一根針,毫無重量,卻凜冽銳利,能直挺挺地插進每個人心裏,傷口細微到毫無疼痛。
6. 無人分享心事,無人一起遠行,無人站臺守候,無人窗前絮語。久而久之,想說的話堆積在胸口再也說不出來,想做的事成為了一張世界地圖,早已分不清主次。別人看你越發穩重,波瀾不驚,你看自己卻是寡言少語,觸目驚心。其實孤獨並不可怕,只要你學會了自己與自己對話。
7. 人成長的代價,或許就是漸漸地扔掉一些原則,自己卻沒有覺察。
8. 最遙遠的距離是人還在,情還在,回去的路已不在。
9. 沒有低谷這個詞,所有的艱難不過是為了登頂所必經的上坡路而已。如果你停止,就是谷底,如果你還在繼續,就是上坡。
10. 摘錄作者自序:
『......十年前,我第一次出差,便是從長沙到這裡。近20個小時的火車,外加4個小時的客車。由於很少出差,絲毫未覺得疲倦,半夜車廂裏乘客的呼吸沉入海底,我仍坐在臥鋪過道的折疊椅上看窗外,數著偶爾擦肩而過的列車,打量山間民居的點點燈光,發覺月光在農田水窪裏的倒影比在哪兒都透亮。
我不知道未來還會不會來這座城市,不知道還有沒有這樣出差的機會,在那輛開往春天的列車上我許了一個願望:希望未來的工作中能夠常常出差,做一個能看到除了湖南之外的世界的人。
......十年過去,現在的工作果然實現了當年自己在火車上許下的願望——常常能出差,常常要出差,也常常突然忘記自己在哪座城市。就如所有狗血電視劇一樣,我居然真的被委以重任被公司派出去談判,間或去很多大學和同學們見面。讀大學時,只能買綠皮火車硬座,換著同學的學生證買半價票。參加工作之後,工資略有盈餘,可以選擇買短途臥鋪。後來可以不坐綠皮火車,改乘動車。再後來,動車改為高鐵,高鐵又變飛機,二等座換成了一等座,經濟艙也換到了商務艙。但我再也不似當年那個會趴在車窗上徹夜看風景的少年。現在的我倒頭就睡,落地才醒,即使變換了城市也少有驚喜。
有時,我會問自己:“還記得十年前那個期待見識這個世界的少年嗎?”
有時,我也被反問:“你還認得出這是你十年後想成為的那個風塵僕僕的大叔嗎?”
......我恍然大悟。那個在火車上許完願的我,為了不孤獨而一直忙碌,把自己當成陀螺。30歲之後,風景於我只是幾道走馬觀花的殘影,少有流連忘返的停留。
......是啊,雲起時濃,雲散便薄。你會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,而你不再抗拒自己變了,只是會感歎,自己終於能平靜接受這些變化了。你也不擔心未來的自己會更糟糕,好或不好,不是外界的問題,而是適應的問題。你知道了你的適應力和癒合力總比自己想像的要更強。
這些寫給自己,寫給你的話,希望多年後你還能記得住。很多人缺少了另外一個人便沒有自己,無論最終你變成怎樣的人,要相信這些年你都能一個人度過所有。當時你恐慌害怕的,最終會成為你面對這個世界的盔甲。
一路上經歷這樣的孤獨,算不算是一種雖敗猶榮。』
留言列表